中空吹塑制品(如塑料瓶、桶、油箱等)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料熔融、型坯成型、吹塑定型等多个环节,需严格控制工艺参数、设备状态和操作规范,以避免制品缺陷(如壁厚不均、变形、泄漏)和生产事故。以下从原料准备、设备调试、工艺控制、质量检测、安全操作五个关键环节,详述注意事项:

一、原料准备与预处理(保障制品基础性能)
原料选型与配比
根据制品用途选择适配树脂:食品包装需用食品级 PE/PP(符合 FDA 标准),化工容器需用耐溶剂的 HDPE 或 PVC,高强度需求(如工具箱)选用 PC 或 PET。
混合原料时(如添加色母粒、增韧剂),确保配比精准(误差≤1%),并充分搅拌(搅拌时间≥10 分钟),避免因分散不均导致制品色差或性能波动。
原料干燥与清洁
吸湿性原料(如 PET、PC)需提前干燥:PET 在 120~140℃下干燥 4~6 小时,PC 在 120℃下干燥 8~12 小时,水分含量控制在 0.02% 以下(避免成型时产生气泡、银丝纹)。
原料需经过筛(滤网目数≥60 目),去除杂质、金属颗粒(防止划伤螺杆、模具,或导致制品穿孔)。
二、设备调试与检查(确保生产稳定性)
挤出机调试
开机前检查螺杆、料筒磨损情况:螺杆间隙过大(>0.3mm)会导致塑化不均,需及时更换;料筒内无残留异物(如上次生产的不同牌号原料)。
预热温度分段控制:根据原料熔点设置(如 PE 料筒温度 150~200℃,模头温度 180~210℃),确保温度稳定(波动≤±5℃)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原料降解(出现黑点、异味)。
模具与吹塑系统检查
模具:型腔表面光洁度 Ra≤0.8μm(避免制品表面划伤),冷却水路通畅(水温控制在 15~25℃),合模间隙均匀(误差≤0.1mm,防止飞边过厚)。
吹针 / 吹嘴:确保与型坯同心,吹气孔无堵塞(压缩空气需经除水除油处理,压力稳定在 0.4~0.8MPa),避免因进气不均导致制品壁厚偏差。
牵引装置:牵引速度与挤出速度匹配(误差≤2%),夹持力均匀(防止型坯变形或断裂)。
三、关键工艺参数控制(减少制品缺陷)
型坯挤出阶段
挤出速度:根据制品大小调整(小型瓶 30~50mm/s,大型桶 10~20mm/s),速度过快易导致型坯下垂(壁厚上薄下厚),过慢则生产效率低。
型坯壁厚控制:通过程序设定壁厚曲线(如瓶肩、瓶底需增厚),确保关键部位壁厚偏差≤0.1mm(用测厚仪实时监测)。
熔体压力:控制在 10~30MPa(不同原料不同),压力波动过大会导致型坯直径不稳定(需检查螺杆转速、模头间隙)。
吹塑定型阶段
吹塑压力与时间:低压预吹(0.2~0.4MPa)使型坯初步膨胀贴模,高压定型(0.6~1.0MPa)确保细节成型(如螺纹、花纹),总吹塑时间为冷却时间的 1/3(避免过度拉伸导致壁厚不均)。
冷却时间:根据制品厚度调整(壁厚 1mm 冷却 5~8 秒,3mm 冷却 15~20 秒),确保制品脱模时温度≤40℃(避免变形),冷却不足会导致收缩率超标(>2%)。
合模力:略大于吹塑压力产生的胀模力(通常为吹塑压力的 1.2~1.5 倍),防止模具分型面漏料(产生飞边)。
四、质量检测与缺陷处理(保障产品合格)
在线与离线检测
在线检测:每小时抽样检查制品外观(无气泡、凹陷、划痕)、壁厚(用超声波测厚仪)、垂直度(偏差≤1°)。
离线检测:按批次进行耐压测试(如塑料瓶需承受 0.3MPa 压力 30 秒无泄漏)、跌落测试(1.5m 高度跌落无破损)、耐温性测试(根据使用场景,如化妆品瓶需耐受 60℃不变形)。
常见缺陷及解决措施
缺陷类型 原因分析 解决措施
壁厚不均 型坯下垂、吹塑压力不均 降低挤出速度,优化壁厚曲线,调整吹针位置
表面凹陷 冷却不足、原料收缩率大 延长冷却时间,降低模头温度,选用低收缩原料
气泡 / 针孔 原料水分过高、杂质污染 加强干燥,更换滤网,检查原料纯度
合模线明显 模具间隙过大、合模力不足 调整合模间隙,提高合模力
五、安全与环保操作(避免事故与污染)
设备安全
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(耐高温手套、护目镜),避免接触高温模头(温度>200℃)导致烫伤。
定期检查液压系统(油位、压力)和电气线路(绝缘性),防止漏油、漏电事故;急停按钮需灵敏有效(每班次测试)。
环保与废料处理
原料挥发物(如 PVC 加工时的 HCl)需经废气处理装置(活性炭吸附 + 碱液喷淋)净化后排放,车间通风量≥3 次 / 小时。
边角料、不合格品需粉碎后回用(掺混比例≤20%,避免影响制品性能),粉碎过程需除尘(安装集尘装置)。